|
| 网站首页 | 学院简介 | 学院动态 | 远程教育 | 教育资讯 | 考级认证 | 国际交流 | 留言 | | ||
|
||
|
|||||
香港流行音乐“衰落”之因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68 更新时间:2017-03-07 | |||||
刘靖之:音乐史学者,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教授,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著有《香港音乐史论》和《中国新音乐史论》等。 我看过李纯恩那篇文章,他将“香港歌坛已死”的原因归结为歌词不够动人不够琅琅上口。其实不单歌词,从曲作者到歌手再到后期製作等等,专业水准都不够。所以黄霑曾在博士论文中提到:香港的流行乐坛已经衰落了。 从业者专业水准不足 衰落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流行音乐本身,你看如今香港,好像再找不出人人传唱的“金曲”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香港的流行曲变了样子。之前许冠杰他们的歌能唱出香港精神,代表的是奋斗勤劳和向上,受众面也广;如今呢,很多歌的歌词都是“无病呻吟”啊雪月风花之类,受众范围缩窄到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当然,并不是说歌词水准是影响音乐优劣好坏的唯一因素,你看莫扎特歌剧中的歌词,很多如今看来是很荒诞的,但为什么仍旧可以流传至今成为经典呢?因为旋律好啊。 反观如今的香港流行音乐,作曲人的地位和专业水准都不够高。在古典音乐界,作曲家是绝对的权威,钢琴家或小提琴家都要遵从原谱的意旨演奏。郎朗他们再厉害技巧再高超,恐怕也获得不到贝多芬那样的位置。可近年的流行音乐不一样啊,写曲子的配器的,没人知道。 至于专业水准,我之前写了一本书叫《香港音乐史论》,里面採访了本地十五位流行音乐创作人,包括许冠杰、顾嘉煇和雷颂德等等。十五个人中,有五个根本不是音乐专业毕业,不曾在音乐学院里学习曲式和对位法,甚至有些人写出来的作品连拍子都不太对。为什么?因为流行音乐不在乎你写出的曲子是不是合乎对位法是不是结构严谨,它在乎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你听古典音乐的时候,是不是安安静静的?可你看看红馆的演唱会,台下观众通常手里都挥舞?荧光棒和台上的明星大合唱,甚至还不停扭动身体。其实,他们在乎的不是曲目本身,而是透过乐曲得到的快感和某种感官层次的享受。一首三分钟的歌,看重的是演唱者的造型?装,灯光音响等等,曲目本身已经被这些炫目的东西遮去了。 除此之外,整个社会的风潮和经济发展状况也对流行音乐发展有很大影响。通常所谓的流行文化,都是伴随强势经济而生。你说麦当劳好吃吗,不一定比饺子好吃,可它在全球有那么多间分店,就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全球化的产物。粤语流行曲也一样。 本地对文化艺术推介不足 总有人怀念粤语流行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光,可别忘了,那时候不单有四大天王,也是香港经济腾飞的时期。可如今呢,香港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不论经济和文化,都在不知不觉被内地诸如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赶超。粤语流行曲的受众范围有局限性,怎么跟有十多亿人口的内地市场相比? 而且,香港对于文化艺术的推介也不够。你看《纽约时报》的艺术版做得多好?反观我们,报章杂誌上的文化版面有多少?写严肃乐评的人有多少?政府负责文化事务的机构名叫“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你看,“康乐”要摆在“文化”之前。这些都或多或少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不够。整体环境如是,我们又怎能期望本地的流行音乐“异军突起”呢? (口述:刘靖之 文本整理:李梦)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 |||
|